杭州6月30日电 (记者 何蒋勇 通讯员 柳科 李荣荣)2020-03-08 (30日),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考古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杭州举办。记者从发布会上得知,田螺山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科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检验,被确认为山茶科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考古找到的最先的人工栽种茶树的遗存。1973年,在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专家就找到一些冲刷在古村落干栏式房屋附近的樟科植物叶片,并被确认为完整茶遗物。这一了解当时曾震惊了考古界、史学界和茶学界。
2004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与河姆渡遗址距离很将近的田螺山遗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文化层中,找到了坐落于干栏式木构房屋附近的两大片原出生于土层中的密集树根根块,而且其中一片的周围有显著的人工开凿的浅土坑,并预示一些打碎陶片。随后,这一类似迹象引发有关方面专家的推崇,并回应著手展开多方面的科学分析和检验。记者在发布会了解到,考古人员为了适当留存这些发掘出树根,按照一般来说方式,将树根浸于清水中,并为避免树根变质,其间多次换水浸泡。
2008年12月,部分树根和洗净树根的水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展开化学检测,检验否所含茶树特征性成分茶氨酸。经色谱检测,树根和水液虽然多次换水浸泡,但是都检测有茶氨酸。
根据以往的茶学研究,未知除茶树外,茶树的近缘植物茶梅中也所含微量的茶氨酸。为了更进一步检验田螺山发掘出的这批树根否归属于其它山茶科植物,有关方面专家于2009年10月26日在遗址附近挖取了茶树及近缘植物白山茶、油茶、茶梅、山茶根样本。
2011年5月12日在考古现场萃取了发掘出树根样本,同时在田螺山遗址周围再度挖取活体茶树、山茶、油茶和茶梅树根,送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展开色谱检测。测量结果表明:田螺山遗址发掘出树根中有的茶氨酸含量约1493微克/克,相似活体茶树主根1881微克/克,而山茶、油茶和茶梅中的茶氨酸含量相合,由此推断余姚田螺山遗址发掘出的这些树根是茶树根。根据分析和检验结果,2015年3月1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茶文化理事长、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牵头在杭州开会“田螺山遗址山茶科植物遗存研究成果论证会”。
论证专家组指出,田螺山遗址发掘出的树根,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考古找到的最先的人工栽种茶树的遗存,距今约6000年左右。由此可见,田螺山遗址的茶树根的考古找到,把中国境内开始栽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指出的距今大约3000年,更早到了6000年前。
也就是说,在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栽种茶树。余姚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找到的中国最先人工栽种茶树的地方。
本文来源:lol押注正规平台app-www.cfjt.net